蕭山區創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運維長效機制
來源:人民論壇網 時間:2018.12.13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決策和統一部署。近年來,蕭山區不僅全面解決了農村水環境污染問題,還著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又針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工作,實施了“創新管理模式,完善監管體系,加快提標改造”三大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達到了預期目標,受到了群眾高度評價。
拓展工作思路,創新管理模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項民心工程,蕭山區經過三年的建設實施,不僅實實在在地為廣大農村群眾帶來了實惠,更為農村環境的改變與美麗鄉村的建設作出了貢獻。但如何真正實現“一次建成、長久使用、持續發揮效用”的長遠目標,后續的運維工作則是關鍵所在。蕭山區住建局為了切實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維工作做到全方位,多層次,高效益,針對區域內有多家運維企業同時開展運維工作及本部門缺少具體管理人員與監管經驗不足等現實,積極拓展工作思路、創新管理機制,大膽地提出了引進專業性強、從事農村污水處理歷史悠久、有運維實際經驗、且在全省范圍內具有較好聲譽與口碑的第四方,通過建立運維監管服務中心和各項監管制度與辦法,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加強對第三方的日常運維工作進行具體的監管,提升運維工作效能與質量,不僅給運維企業的頭上裝了個“緊箍咒”與“監視器”,也給各鎮(街道)對運維工作的監管情況多了個“糾察”與隱形“婆婆”,這一運維監管模式屬全省首創。
建立管理平臺,完善監管體系。蕭山區住建局在建立運維監管服務中心的同時,又結合運維工作總體要求與當地實際需要,對全區范圍內所有農污設施站點進行摸底普查,運用GIS技術、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于去年正式立項建設總投資為1970萬元的集控制、管理、應用于一體的綜合運維管理平臺,系統部署在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獨立組成數據中心。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站點基礎信息采集、運維監控中心和數據中心建設、智慧監管軟件平臺與移動手機客戶端建設以及站點硬件與光纖鏈路建設等。通過運維管理平臺建設,不僅使全區13個鎮共647個日處理量為30噸及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終端實現了信息化監控與管理,方便了全體居民參與監管和社會監督管理,還形成了隊伍監管與平臺監管相結合的雙重專業監管體系,成為全省監管體系最為完善的縣(市、區)。
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提標改造?;诔跗诮ㄔO的部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基礎差、標準低,難以達到治理要求,及現有農污處理終端中約有250多只為無動力終端,導致處理效果差,出水水質不合要求的實際,蕭山區提出了總投資4000多萬元(其中區級財政按實際投算額的70%進行補助),通過分批分期對這些終端進行提標改造的立項計劃。2018年先行立項投資1700萬元,對11個鎮(街道)的111只無動力終端進行進行提標改造為微動力終端,同時將人工濕地改為污泥收集池。提標改造后農污處理效果顯著提高,監測數據出水指標合格率由提標改造前的36%提高到提標改造后的90%以上,既提升和鞏固了可持續運維管理的硬件基礎,又創造了進一步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的條件,成為年度對農污設施項目進行提標改造投入的最大縣(市、區)。
目前,蕭山轄區內15鎮(街)、207個行政村建成了1206個終端池、受益農戶76619戶,實現了治理計劃內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與運維的全覆蓋。
轉自:人民論壇網,原文鏈接:http://www.rmlt.com.cn/2018/1212/535148.shtml
(作者:金雄偉、李志耀,責任編輯:趙楠)